推薦搜索
推薦搜索: | ||
10年堅守 不忘初心 | 一帶一路專項基金 | |
會長專欄 |
主頁底部二維碼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
主辦: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 版權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備07503584號-1
地址:北京東直門南大街5號中青旅大廈1009—1012室 郵編:100007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843號 電話:010-58156230/31/32/33 傳真:010-58156230-618
和 諧
會長專欄
(文/耿瑩)
剛則堅定, 柔則從容。
剛柔并濟,和諧相容。
所以面對是非局面游刃有余,寸心得當,自然凝于心。
靜則思遠,動則果敢。
動靜合一,和諧相融。
所以面對未來了然于胸,自然是自信灑脫。
簡則大氣,繁則細膩。
簡繁并存,和諧相融。
所以為人行事胸懷浩瀚,自然有容乃大。
呼吸清風明月,動靜虛懷有節。
凝靜自信包容,如青竹隨風,
卻昂首天地之間,以和諧為道,演繹著
知性人生,啟動著未來的每一瞬間,
傳承著她的昂首、接遞著她的精神……
耿瑩女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后代,畫家。
她常說是上一代人的熏陶,鑄就了她堅韌的性格與敢想敢為的闖勁。多年的從畫經歷,使她與中國文化結下不解之緣。正是這種時間與經歷凝結而成的厚重,讓今天年近七旬的她堅毅地選擇了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道路,選擇了一份執著于追尋探索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理想的人生。
耿瑩女士青年時期就熱愛中國文化,并投身弘揚中國文化的隊伍。深受中國文化藝術的感染,她37歲時開始專攻國畫,創作了《聽琴》、《文姬歸漢圖》、《游園驚夢》等作品,并入選全國美展。
基于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之心,近年來,年過花甲的耿瑩女士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仍堅持親自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有關的研究活動。她與多位同仁一起,奔赴全國各地考察文化遺產情況,并組織了與德國特里爾文化遺產保護團體的交流會,希望通過國際間的合作找到保護文化遺產的最佳辦法。在家鄉,她與母親及慶陽旅游局一起策劃,將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慶陽香包”刺繡工藝品在北京的雙年會展上推出,使這項民族藝術得以更好的發展;在貴州關嶺縣發現完整魚龍化石,匯報有關部門主動協助保護,并積極推進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的成功建立;考察云南孟連文化旅游資源,推進“孟連縣民族文化博物館”的建設……耿瑩女士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所作的努力,數不勝數。
作為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的理事長,耿瑩女士也深深感受到:中國文化遺產遍及祖國大地,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單靠基金會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政府的支持、全社會的關注、大量人、財、物力的投入是保護現有文化遺產的迫切之需。只有將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行為,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讓大家從被動到主動,從意識到行為,將保護文化遺產當作每個中國人必須的事業,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現實中才能永不褪色。